走一圈中藥,寫一篇中藥:台南中藥藝術生活節

by Yen

最近因為各種巧緣,無意間撬開了一隙中藥的隱密大門。在中藥生活藝術節中跟著文史老師走讀台南的中藥歷史,把水仙宮、神農街到開基藥王廟的中藥行都踏了遍,又在川流的馬路中央吃了一場盛大的藥膳辦桌,感覺身心都滋補到可以直接冬眠。

/

音樂是最早發明的藥

「藥」的草字頭下是音樂(ㄩㄝˋ)而不是快樂(ㄌㄜˋ),據傳是因為音樂最早的功能是用於治病。

相傳黃帝的右史倉頡造「樂」字,是參照大戰蚩尤的史事,為了治療被擂鼓震暈的士兵,黃帝發明了一種安在木架上的鐘型樂器,也就是「樂」字的原型。隨著各種草藥被逐漸地發現,將也可治病的「艸」安上字頭,就演變成今日的「藥」。

/

神奇中藥與它們的產地

泰順中藥行的櫃上陳列了一袋袋毛筆字註記的稀有中藥材,在一一揭露它們的來源後,眾人無不驚呼。

「大家知道『人中白』是什麼嗎?跟人中沒有關係喔。」文史老師右一劍指。「是提取尿壺中的尿垢結晶而來的。」

左一翹首:「那血餘炭呢?」
「是人的頭髮。」

「白丁香是麻雀的便便。」
「油蟲珠是蟑螂大便。」

「中藥畢竟就是自然界中的金木水火土蒐集而來的嘛。」中藥行掌櫃對著大驚小怪的看倌們補充。

(誰是那以身試藥的勇者第一人?)

由於上述的中藥材已經非常少使用,且自古以來中藥材都是乾燥處理,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並不會腐壞,這些神奇藥材也就保存到了現在,作為奇珍異獸的存在,讓老字號中藥行成了一座穿越時空的魔幻博物館。

/

中藥的西方腦

中藥行的沒落是個複雜議題。注重生活中食衣住行調養的中藥,在根本上與著重「治病」的西藥是兩個思考脈絡。在全面追趕西方科學化的制度建構下,傳統上以師徒制授業、世代承襲的中藥行產業,產生水土不服的症狀,隨著老人凋零走向消亡。

《藥事法》將民國 82 年前登記的中藥行成冊,此後二十餘年沒有再核發一張中藥行執照,造成現行多數的中藥從業者都已邁入耳順之年。除了日落法規(《藥事法》第 103 條)強制將中藥納入現代醫療體系,開立藥物必須取得中醫師處方,搭配合格執照的藥師進行。根據《藥事法》第 28 條規定:「中藥販賣業者之藥品及其買賣,應由專任中醫師或修習中藥課程達適當標準之藥師或藥劑生駐店管理。」台灣的藥學制度並無中西藥區分,中藥師的界定為額外修習的 16 個中藥學分,看在在老師傅身旁習得多年功夫的年輕一輩學徒眼裡,成了鳩佔鵲巢的外來客。

究竟併入國家體系的中藥能否取代師徒制的傳承,一部份的接班者妥協,進入學校取得執照;一部份學徒已面臨中年,無法負擔入學的時間成本;另一部份則對不是專為中藥設計的藥學教育感到遲疑;少數中藥行則尋求轉型,不宣稱療效,以「漢方」為名延續藥食同源的古法精神。

/

話外話

從前認為中藥是一門難以入門的領域,在走了一圈中藥之後,更覺得東方的學問充斥著不可言傳的距離感,與動不動就發表論文的西方學者相比,在傳播上多了層難以看透的紗。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希望支持我分享更多有趣的食物觀點和食譜,歡迎留言與我互動,也可以請我喝杯啤酒,每一分支持都是我持續下去的動力。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1 comment

ReversingTheGray 01/04/2022 - 22:04

Great content! Keep up the good work!

Reply

Leave a Comment

*By using this form you agree with the storage and handling of your data by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