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送來了一本全德文的起司食譜書,和適合初學者的自製入門套裝。因為知道德國食譜的囉唆繁瑣,我一直將它擱置在一旁,直到兩天前才下定決心空出時間研究。
在嘗試了幾個新鮮起司(fresh cheese)的食譜之後,我發現新鮮起司的做法基本上就是幾個簡單的數學公式:
labneh=脫水過的優格
mascarpone(馬斯卡彭起司,做提拉米蘇的材料)=鮮奶油+酸
ricotta=牛奶+酸
quark=牛奶+酸
Quark 是一種極具德國代表性的起司,而 ricotta 是義大利家常菜。既然 ricotta 和 quark 都是牛奶加酸,是否 ricotta=quark 呢?查了半天,發現最大的差異大概存在於名字的根源:Ricotta 在義大利語中為「recooked(再次煮過)」的意思,製程上為製作其他起司時瀝出的乳清,再次加入牛奶,分離出剩餘酪蛋白而取得的副產品。Quark 則是德文「凝乳」的意思。
在製程上也體現了兩個民族的文化差異。Ricotta 據說是每個義大利祖母和媽媽都會做的家常料理(「Italian mom」已經成為一個至高無上的廚神標誌,害我也好想要擁有一個),特點在現做現吃,通常早上製作,晚餐時間就會完食,步驟只有三個:牛奶加熱、加酸、瀝掉乳清。而 quark 呢?在翻開食譜的當下,我就知道誤入歧途。
當然也有簡單的 quark 製作方式(基本上跟 ricotta 一樣),但為了尊重德國精神,我還是本著犧牲奉獻的實驗態度,畢恭畢敬地先查好我看不懂的德文單字,燒了三炷香,把食譜書供奉起來,再一步步的照著書上的步驟走。
為了讓大家了解德人的匠心(煩人)程度,我決定將食譜精確的翻譯出來:
步驟一、選擇合適的牛奶(食譜一開始就教導如何分辨牛奶,我覺得超棒,下次寫一篇論文告訴大家),最好是跟在地酪農購買未殺菌的生乳。
步驟二、將牛奶加熱到 23 度 C(是說台灣的氣溫不必加熱就會超過了,這步驟可以省略)。
步驟三、在牛奶中加入 0.1 克的起司菌種,攪拌,靜置 3 小時。
步驟四、10 滴的凝乳酶加入十倍的水,加熱至 23 度 C,倒入牛奶中均勻攪拌,隨即靜置,以免破壞酪蛋白凝固。
步驟五、5-8 小時之後,將凝固的酪蛋白切成 5-8 公分的方塊狀。
步驟六、再 6-10 小時之後,將酪蛋白撈進起司模具或起司布中,瀝掉乳清。
步驟七、再 4-6 個小時的瀝水之後,視起司是否達到理想的緊實程度,看個人喜好,可以再加重量脫水。
步驟八、將完成的起司脫模,取出攪拌。
步驟九、可加入一杯鮮奶油增加起司的滑順度。
步驟十、將起司裝入玻璃罐中,放入冰箱保存。
寫到這裡的我也得道了,如果還不清楚就看圖吧。
雖然食譜強調室溫養成,但德國和台灣的室溫大約差了二十度,為了打造適合的環境,在凝固成型過程起司一直是待在溫度合宜的冷氣房。完成的起司果然質地柔順,口感絕佳,和之前玩票性質的新鮮起司有了層次上的落差。
人家說,德國人擅長做理性的事情,比如釀白酒,比如用超級複雜的步驟做 ricotta 的復刻版,但感性的事就做不來,比如釀紅酒,比如用超級複雜步驟做好的 quark 做一道好吃的菜,很難,很難。
自製夸克起司(Quark)
PrintIngredients
巴氏殺菌牛乳 1 公升
ME起司菌種 0.1 毫克
凝乳酶 2 滴
起司模具 1 個(或起司布 1 張)
鮮奶油 適量
玻璃罐 1 罐
Instructions
- 台灣超市買得到的牛乳多為高溫殺菌,不適合做起司。巴氏殺菌為低溫殺菌,保存較多菌種。
- 室溫下退冰牛乳,大約 10 分鐘。
- 在牛乳中加入起司菌種,攪拌,靜置冰箱 3 小時。
- 凝乳酶加入十倍的水,倒入牛奶中均勻攪拌,隨即靜置 5-8 小時,以免破壞酪蛋白凝固。
- 將凝固的酪蛋白切成 5-8 公分的方塊狀,繼續靜置 6-10 小時。
- 將酪蛋白撈進起司模具或起司布中,瀝掉乳清,靜置 4-6 個小時。
- 瀝水之後,視起司是否達到理想的緊實程度,看個人喜好,可以在起司上隔著乾淨的布料加重量脫水。
- 將完成的起司脫模,取出攪拌,可加入適量鮮奶油增加起司的滑順度。
- 將起司裝入玻璃罐中,放入冰箱保存。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希望支持我分享更多有趣的食物觀點和食譜,歡迎留言與我互動,也可以請我喝杯啤酒,每一分支持都是我持續下去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