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戰爭的香料:「紅金」番紅花

by Yen
餐廳用餐時,餐點上的辣椒絲被家人誤以為是番紅花,嚷嚷著怎麼有點辣。雖身為庶民嘴,依稀記得番紅花是個昂貴的東西,應是不會輕易作為擺盤裝飾使用。回去查了查,果然發現辣椒絲順手可得,去囊的紅辣椒切絲後乾燥,是專為擺盤而生的產品,以中英搜尋的資訊量程度,似乎在愛吃辣的亞洲更加受歡迎。
番紅花(saffron)有一誤稱為「藏紅花」,因其經由絲路傳入西藏而擴散中國,主要產地則為現今的伊朗。據說隨著阿拉伯帝國擴張挾帶至伊比利半島(如今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當時的古名為「Za’faran」,意味著「黃色」。
另一容易引起誤會的為中藥裡的「川紅花」,同為紅花,價格卻差上百倍。
番紅花嬌貴之處在於它產量低和勞力密集的需求,我們所知的紅艷花絲為紫色花苞(Crocus sativus)的雌蕊柱頭,一花三柱,150 朵花僅能收成 1 公克的花蕊。番紅花的花期約莫 4-6 週,通常分佈在 9 月末至 12 月初,採收前的雨水量會影響花蕊的大小,有時也會碰上一週內全數開花的景況,工人們須趕在日出前搶收,否則陽光將影響番紅花氣味,不間斷地勞動 40 個小時成了季節常態。收成後的花卉經手工拔除花瓣,再依品質進行分級,保留完整紅黃白漸層柱頭為最低等的 Bunch,接著是剔除掉白色部分的 Pushal,然後是 Negin,和只保留豔紅色的最高等 Sargol。從種植、授粉、採收到加工,皆依靠人力完成。
《Insider Business》曾經計算過,同樣一英畝的土地,可收成 600 公斤的孜然、350 公斤的肉豆蔻、和僅僅 1.8 公斤的番紅花。其稀珍程度引來假貨猖獗,利用染色的玉米鬚、椰子纖維、甚至馬毛仿造流通市面。
至於番紅花為何如此受歡迎?翻開歷史,會發現番紅花的應用十分廣泛:在中古世紀大量用於食譜裡、作為亨利八世的衣著染料、治療五花八門的疾病(提神、壯陽、天花、黑死病、緩解分娩疼痛等)的珍貴藥物、和淑女們的用品材料(香水、化妝品、染髮劑等),貴族們為了爭搶番紅花,曾與商人們發生了為期 14 週的「番紅花戰爭」;為了堵絕仿冒品,紐倫堡的香料市集甚至頒布了《Safranschou(番紅花法典)》,將摻假者判處死刑。
如今最為人知悉的,或許是作為西班牙海鮮燉飯 Paella 的辛香料,將米飯染成金黃金黃,再與蔬菜、肉和海鮮大鍋煮的澎湃料理,據說用辦桌的巨大鐵鍋熬煮最香,可惜至今還無福品嚐。

曬乾的番紅花絲。

參考資料

(Photo credit to Mohammad Amiri and Vera De)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Leave a Comment

*By using this form you agree with the storage and handling of your data by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