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食(We are what we eat),食物如何成為我們?

by Yen

我們的飲食方式,代表了我們與自然世界最深刻的接觸。 日復一日,我們以吃將自然轉化為文化,將世界的身​​體轉化為我們的身體和心靈。

...the way we eat represents our most profound engagement with the natural world. Daily, our eating turns nature into culture, transforming the body of the world into our bodies and minds.

《雜食者的兩難(The Omnivore’s Dilemma)》麥可 · 波倫

食物為過去和當代、自然和人類的知識體現。自語言隨著時間消逝或轉變含義,保存古老記憶的食物,為個人及族群揭示先人來時的道路,了解我們從何而來、何以立足於此。克勞德 · 李維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和瑪麗 · 道格拉斯(Mary Douglas)在其共同著作中宣稱,食物作為一種符徵指向(signifier)、階層分類(classifier)、及認同建構(identity builder)的介質,塑造了規範和價值觀,賦予生存意義,為食者在世界上提供了立足點。飲食作為我們日常瑣碎但重要的慣例行為,是一種不斷的自我認同實踐,正如 Kittler、Sucher 和 Nelms 所稱:「飲食是對(一個人)文化身份的日常重申。」

人的飲食偏好表明了她 / 他如何感知所屬的群體、以及與他人的距離。人類作為雜食性動物,根據自身的食物選擇,進一步將這些集體偏好解釋為文化,依延伸的含義建立社會規範和階級制度。吃什麼、怎麼吃,反映了自我的認知,就如同法國美食家薩瓦蘭(Brillat-Savarin)的名言:「告訴我你吃什麼,我就會告訴你你是誰(Tell me what you eat, and I will tell you who you are)。

我們皆為我們吃下的 We are what we eat

人透過食物選擇所傳達的自我認同宣言,比言語來得更加地繁浩。

最明顯的例子由觀察素食者而得到,藉由不吃肉來闡明他們的信仰和價值觀。素食者的群體更進一步根據他們吃什麼、不吃什麼、如何吃,可以區分為佛教素食(以不殺生為理念,禁食打亂修行的五辛蔬菜)、果素主義(主張植物生命權益,非果實不食,甚者僅以自然掉落的果實為食)、耆那教素食主義(以非暴力為核心價值,禁食蛋、蜂蜜和根莖蔬菜)、嚴格素食主義(又為純素主義,禁食任何動物產品,包含蛋、奶和蜂蜜)等多方流派,意味著人可以藉由食物選擇,表達個人的自我身份認同。

飲食行為的各個方面:吃什麼、如何吃、在哪裡吃、何時吃以及與誰一起吃,都傳達了一個人的文化背景訊息。飲食(eating),則是將食物由無聲的物件轉化為行動,將營養的汲取轉化為意義認知的過程。

必須承認的是,食物的含義分析起來極其複雜,但我們可以藉由不同的角度切入。Scholliers 認為:「食物帶來的歸屬感不僅只有透過分類(classification)和進食(consumption)行為,還存在於(食物、煮食和飲食的)準備、組織、禁忌、同伴、地點、愉悅感、時間點、語言、符號、代言對象、形式、意義和飲食的藝術。」食物的意義可以通過覓食、備食、煮食、侍食、用食和飲食環境所獲得。

飲食是文化身份的日常重申。吃什麼(what)、如何吃(how)、在哪裡吃(where)、何時吃(when)以及與誰一起吃(with whom),都傳達了食者的文化背景訊息。

(本文出自筆者碩士論文《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rough Eating Experience Design》)

參考資料

  • Hauck-Lawson, A. (2004).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Issue on the Food Voice. Food, Culture & Society, 7(1), pp.24-25.
  • Kittler, P., Sucher, K. and Nahikian-Nelms, M. (2011). Food and Culture. 6th ed. Belmont: Wadsworth, p. 4.
  • Pollan, M. (2006). The Omnivore’s Dilemma: A Natural History of Four Meals. New York, NY: The Penguin Press, p.10.
  • Scholliers, P. (2001). Meals, Food Narratives, and Sentiments of Belonging in Past and Present. In: P. Scholliers, ed., Food, Drink and Identity: Cooking, Eating and Drinking in Europe since the Middle Ages, 1st ed. Oxford: Berg Publishers, pp.3-22.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Leave a Comment

*By using this form you agree with the storage and handling of your data by this website.